第550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550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550章

  对此,赵构也没啥好办法,只能做到他自己的本份,以圣旨的方式给军痞们下通知。

  通知书里赵构强调了一下他是多么的喜欢行营左护军的将士们,你们自从南渡以来,甚至之前就与朕同甘苦,共一条渡船。这时为了创作更大的功绩,把你们划归给岳飞领导,一切听岳飞的话,“如朕亲行”。你们一定会创造更辉煌的成绩,朕等着为你们颁奖!

  当然,要是不听话的话……“倘违斯言,邦有常宪。”这8个字让人发抖,赤裸裸地以杀头来威胁了。赵构相信,这个程度的政府支持,加上岳飞如日中天的军中威望,加上岳家军远超刘家军的实力,足以吞下行营左护军这块肥肉。

  一切很美好,岳飞都准备动身去接收了,却没注意到旁边有个人死死地盯着他,嫉妒羡慕恨得快要发狂了。

  张浚。

  这位大都督自从重新成为军方第一人外加首相之后,已经把自己定位到宋帝国第一人的高度了。在他的心里,自尊和自傲是永远分不开的,而尊、傲的基础就是权力!

  岳飞总领天下兵马……那把他的都督府置于何地,把他这实际上的帝国第一人置于何地?!越想越愤怒,越想越憋屈,他搞不懂为什么皇帝连一个最基本的常识都拎不清,只有他才能中兴宋室,才能驱逐鞑虏,才能百战百胜,鼎定中原。

  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嘛!

  岳飞一介农夫,一个丘八,凭什么抢他的风头?!

  越想越怒,他决定去和皇帝谈话,把岳飞的台拆了。什么,拆岳飞的台就是拆汉民族振兴的台?开玩笑,这个台只能由我一个人搭起来!

  他起身时,身边悄然出现了另一个人的身影。枢密院使秦桧,这人静静地观察着一切,张浚的心灵波动他清晰地接收到了,这时决定帮这位第一人一把。

  张、秦两人一起进皇宫,跟赵构谈话。内容不得而知,当他们出来的时候,赵构已经变得平静。从正月起到这时,差不多是100天左右,这么短的时间里,赵构就平静了。

  就把国恨家仇,死父辱母奴役全家族带来的仇恨都放下了……这就是赵构,他有血性,有复仇之心,可惜储藏量太少了些,实在是不耐用。

  他一定是想到了所谓的祖宗家法,武将是不能单独领兵的,更是绝对不能独领天下兵权的,否则祸起萧墙,不用外鬼,内贼就会搞垮他赵家的江山。

  更会想到他一直以来的那点小心思,他是不想和女真人死磕的,战斗,以往他所支持的那些战斗都只有一个目的,那就是以战迫和。

  在谈判桌上多捞点筹码而已。

  可怜岳飞正兴致勃勃,雄心壮志地走在去收编行菪左护军的路上,他走得很快,可后面追来的信使更快,一道圣旨来了。

  圣旨上说,去淮西合并左护军的事吧,有了些曲折,之前我写的亲笔诏书,你先别拿出来,等你真正掌握了左护军之后再说。现在你快马加鞭去都督府,那边有人等你。

  岳飞心里一凉,都督府里只有张浚,这是要和他说什么呢?

  张浚、岳飞的这次见面开始时气氛是不错的,两人曾经短暂地共事过,在剿灭洞庭湖水匪时合作愉快,岳飞还曾经渡江北伐,千里决胜,给张浚复辟锦上添花,说到哪儿,岳飞都是张浚的贵人。

  张浚面对命中的贵人而不自知,当然也可能是从来都不知,他熊熊燃烧的嫉火转化成一块精打细算的小算盘,决心把岳飞算尽洗白。

  张浚:岳侯,行营左护军没了长官,你说谁合适?

  岳飞:……(难道他说自己合适?)

  张浚:王德怎样。

  岳飞:……

  王德、郦琼是刘光世以下左护军中的最高军职,这两人不分上下,也不可能分出上下,刘光世正是用这一点来平衡军队里的势力,达到控制的目的。这时硬要抬王德上位,不是逼着郦琼造反吗?岳飞很无语,张浚怎么说也算是个领导,这点东西都不懂?

  岳飞:王德不行。

  张浚:嗯,我想也是,所以派兵部尚书吕祉去总领全军。

  岳飞:吕祉是书生,从没下过基层,他不行。

  张浚:那就张俊,资历最老的大将,军队还在附近,由他收编怎样?

  岳飞:那是我的老领导,我尊敬他。可他性格粗暴,和左护军诸将长年隔阂,尤其和郦琼的矛盾很大,由他收编,效果不会很好。

  张浚:哦……是嘛。那就由杨沂中出面,他是禁军统领,皇帝的亲信,这总行了吧。

  岳飞:杨沂中在军中的地位顶多与王德等执平,由他还不如王德,难道都督不知道军队排外?

  张浚至此大怒:我就知道除了你之外谁都不行!

  岳飞更怒:张都督你以国家正事问我,我据实回答,怎么能说我在贪图多得军队!

 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张浚,“贪图多得军队”,两人心知肚明,他张浚横插一腿暗箭伤人拆岳飞的台,不就是在贪图淮西左护军吗,岳飞在当面骂他。

  怒火中岳飞出了都督府,前思后想,知道如果没有赵构的支持,张浚绝不敢这么明目张胆赤裸裸地夺权。由此可知,左护军没了,总领天下兵马北伐更加化为泡影。一时间心灰意懒,他再没心思做什么。岳飞写了份奏章,辞去一切官职,不等皇帝批准,就脱去鞋袜,光脚徒步走向了庐山,去为老母守孝。

  岳飞撂了挑子,张浚喜出望外,他正写弹劾岳飞的奏章呢,这真是给他送材料来了——“岳飞积虑,专在并兵,奏牍求去,意在要君。”

  定了罪名之后,张浚火速派人去鄂州,收编岳家军。你不是辞职吗,正好,俺要当天下兵马大元帅,不止是左护军,你的岳家军更别想跑。

  好运临头,喜事成双,张浚决定一口吞下两个胖子,同时接收行营左、后护军。他派兵部侍郎、枢密院都承旨兼都督府参议张宗元去鄂州,收编岳家军。

  张宗元,曾在张浚任川陕宣抚使,主持富平决战期间担任张浚的幕僚,是资深型亲信;

  派兵部尚书、都督府参议官吕祉去淮西收编刘家军。

  这两位老兄看职务都是兵部的人,另一个共同点更鲜明,都在都督府上班,他们去收编,套用一句官方用语,叫做“如张浚亲临”。

  两边同时进行,先说事态发展迅速的,岳飞的鄂州方面。岳飞是直接去的庐山,没回鄂州驻地,军队方面都交给了张宪。

  这实在是个机会,在岳飞的地盘上压伏岳飞是幻想,可趁岳飞不在,压伏岳飞的部将应该难度不大。张宗元带着政府批文,快马加鞭赶去收编。

  到了之后……很安静,啥也没发生。没有抵抗,没有哗变,没有半点不满的言论,有的只是整个后护军,甚至鄂州全境有序的律动。

  张宗元像个观光客一样,没有人理他。他找基层人员,被告知去找张宪,找张宪,很遗憾张宪病了。只这两点推脱就把张宗元难倒了。

  事实上整个南宋都被难倒了。

  近10年以来岳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爱兵如子自律极严,这些加在一起,让整个后护军成了铁板一块,任谁来了都油盐不进。

  张浚还想再折腾,想法子一定要让这块地改姓张,赵构及时清醒,把“第一人”踹到了一边。从全局出发,淮西主帅撤职,鄂州主帅辞职,两边都乱的话,就不是主动进攻报仇的事了,小心长江防线崩了!赵构仔细思量,决定和岳飞进行一番笔聊。

  岳飞写了份辞职信,赵构把信封起来寄回去,示意拒绝;

  岳飞愤郁难消,继续写信,申明要为母亲守完余孝,没心处理公务。赵构好言相劝,及时通报军情,说国家缺不了你,军队缺不了你,爱卿,你快回来;

  岳飞仍然拒绝,既然提到了军队,他重申自己的夙愿,要成为中兴汉地的军人,有这个前提,他才有动力。赵构深受感动,从劝说升级到了赞美,再升级到许诺,说张浚又一次在等他,将重新商议军国大事。爱卿,请回来吧。

  这一次的信尾,赵构写道——“……今再封还来奏,勿复有请。”我再一次封还你的来信,啥也别说了,快点照办吧!

  岳飞仍然没有动静。

  赵构终于坐不住了,岳飞想干什么,他想……谋反,或者叛逃?不用这样严重,只要他继续消极怠工,长江防线就岌岌可危。

  岳飞没有意识到他的负气之举,让赵构的心理波动大到了何等地步,很快宋廷下达了一个特殊的命令。令岳飞的重要幕僚李若虚、岳家军主将之一王贵上庐山劝岳飞下山。如果岳飞仍然不奉诏的话,李、王两人军法从事。

  岳飞的倔犟让人震惊,到这一步,他仍然选择了拒绝。李、王两人在山上劝了他近6天,他始终不为所动。最后李若虚火了。

  李若虚是北宋名臣李若水的哥哥,有谁能忘了若水先生吗,那位死难者,那位殉道者!他的哥哥和他是一种人,任何时候都把国家的利益、民族的得失放在首位。这时岳飞的愤怒他理解,岳飞的固执他了解,可再这样下去会影响国防。

  他忍不住说道,再僵持下去,于公会耽误国事,国家会怀疑你的用意;于私,我和王贵会受刑,哪一点是你所愿意的?你本是河北一农夫,现在成了国家方面将帅,难道要和朝廷分庭抗礼吗?

  岳飞在震惊中惊醒,北伐是他的心愿,更是国家大事,中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波折才能成功,怎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自我放逐,自暴自弃呢?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